1.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目标是什么?
答:中央依法治国办从2019年启动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评估认定开始,每两年开展一次,树立一批批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标杆,推动到2035年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
2.建设法治政府应当坚持哪些主要原则?
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切实解决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突出问题;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模式和路径;坚持统筹推进,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推动、协同发展。
3.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各地区各层级法治政府建设协调并进,更多地区实现率先突破,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4.哪些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要进行宪法宣誓?
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5.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的新发展时期的新目标体系是什么?
答: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6.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对全面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法治政府作的阶段性谋划是什么?
答: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各地区各层级法治政府建设协调并进,更多地区实现率先突破。
7.法治政府建设的“五治”指的是什么?
答:“五治”指的是法治、精治、善治、智治和政治。其中法治强调实体合法与程序合法并重的底线性要求;精治旨在解决对行政裁量权的有效规制促进个案正义以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兼具力度与温度的以人为本的高水平执法;善治着重解决政府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着力实现政府职能深层次转变,以实现社会共治目标;智治突出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科技保障,大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数字化水平,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攻克法治政府建设痛点、难点和堵点;政治则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构成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建设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
8.如何实现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
答:(1)强化依法决策意识;(2)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3)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评估。
9.建设法治政府对坚持集体讨论决定是如何规定的?
答: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部门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由行政首长在集体讨论基础上作出决定。行政首长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在会上说明理由。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要如实记录、完整存档。
10.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周期和程序是什么?
答:2019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提出从2019年启动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评估认定开始,每两年开展一次,梯次推进,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标杆。2021年启动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2023年启动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示范创建实行网上申报、初审推荐、第三方评估、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实地核查、媒体公示和批准命名等程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共青团”网站
是否继续?